难能可贵的是,这十年间,水泥行业面对环保转型,也从过去的被动升级到了今天的主动作为,并且实现了质的飞跃。
超低排放、花园工厂、绿色矿山...这些曾经被当作优秀水泥工厂标准的词汇,十年来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的标配。在行业十年间的飞速发展过程中,面对接踵而至的环保挑战,水泥行业凝心聚力,不断攻坚克难。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十年间,水泥行业面对环保转型,也从过去的被动升级到了今天的主动作为,并且实现了质的飞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十年水泥行业在环保方面的成就、总结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迎接以碳减排为重点的新挑战,为实现新的奋斗目标贡献建材力量。
芜湖海螺水泥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超低排放改造进展神速
2013年底,现行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公布,相较于2004年版,新版在多个污染物指标上大幅收紧,范围也有明显扩大。
尤其是三大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新标准规定的NOx排放限值由此前标准的800 mg/m³收严至400 mg/m³,同时还增加了氨(NH3)和汞(Hg)控制指标,强化了臭味扰民和重金属污染的防治要求。
彼时,对于新版中对氮氧化物的减排要求,大多数企业表示存在一定的压力。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仅仅六年后,这一标准在不少地方提高到了100mg/m³,甚至50mg/m³,并且在而后的短短两三年内成为大多数省份的主流标准,起初被忽视的氨逃逸问题很快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推广的进度还是技术成熟度,水泥行业近年在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取得的成就可谓进步神速,这背后既有环保的现实压力,也有众多供应商的鼎力支持,更与水泥行业本身积极主动寻求绿色转型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