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价格持续走低、成本上升、利润减少,2022年水泥企业业绩普遍不佳,导致市场信心不足。有人认为2023年水泥企业价格、利润较难有乐观表现。
2023年,水泥行业企业要如何重振信心,坚定不移推进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认为,要理性看待水泥价格周期,未来水泥的需求量会一直存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提升产品质量,多措并举稳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水泥产量21.18亿吨,比2021年下降10.8%。水泥产量为2012年以来最低值,更是创下自1969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数字水泥网预计,2022年水泥行业利润仅为680亿元左右,比2021年减少1000亿元以上,同比下降60%左右。从各省区的价格表现看,基本无利润增长区域,下滑幅度有所不同,利润下滑幅度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包括广西、广东、长三角、西南等地区。
面对水泥价格持续走低、成本上升、利润减少,水泥企业业绩普遍不佳的情况,2023年,水泥企业要如何重振信心,坚定不移推进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此,本报对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进行了专访。
问:据了解,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水泥价格弱势下行,如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仅西北地区在错峰停窑影响下上涨了0.27%。许多大型水泥企业的利润率下滑很厉害,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孔祥忠:经济下行带来水泥市场需求下降是客观事实,而需求下降导致行业利润下滑是普遍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水泥不是国际贸易大宗产品,我国水泥基本上都是国内消费,2022年全国水泥产量下降10.8%的统计数据与行业协会调研的数据有一定的差距,实际可能超过10.8%以上。水泥消费量大幅下降、燃煤成本持续高位,企业利润下滑也算合情。但整个行业利润腰斩就有些不合理了。从2022年的水泥价格走势与往年数据去对比分析得知,有相当部分企业在明知需求下降、成本增高的情况下,还在用低价倾销的手段来追求销量增长,结果是损人不利己,这也许是导致行业效益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未来数十年,水泥行业将一直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市场需求也会处在逐步下行的通道,要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唯有做好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2年行业效益大幅下滑势必引发去产能产业政策的加速出台,以及加大大企业对市场整合的力度。
同时,全年价格走低、行业效益的大幅下降也反映出我国水泥市场的成熟度不够。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价格窄幅波动的稳定市场,是市场成熟的主要特征表现。靠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的传统经营观念,用维系销量权重来考核企业营销业绩的落后管理制度,是造成错峰生产政策执行不到位、价格大幅波动、行业效益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产品价格有波动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客观反映,而非理性的低价水泥销售则是企业经营者情绪波动的真实写照。一个成熟的市场是要靠众多有格局有责任意识的企业家来共同维护的。
问: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水泥是周期股,受疫情、房地产、基建行业影响较大,现在发展不景气,不宜投资,您如何看待水泥行业和水泥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孔祥忠:水泥企业效益的周期性也直接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的波动,乃至国际经济运行周期性。受新冠股炎疫情影响、房地产爆雷、基建项目启动迟缓,导致整个国民经济下行,也就带来水泥和经济建设的所有基本材料工业消费萎缩,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影响的不仅仅是水泥行业。从投资角度,当下和未来水泥行业的任何新增产能的投资都是存在巨大风险的,因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处于发展顶峰的平台期,需求不会有增量,还要逐步去产能。
但是,作为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水泥产品一直很难有新的材料来取代,未来的需求量会一直存在,发达国家的水泥工业说明这点。结合我国国情,在完成工业化和基础建设后,按人口的水泥年消费量还会以700kg左右长期维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