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根据创新理论与学者的相关研究,人力和研发是影响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的重要因素,研发投入主要包括研发人力投入和研发资本投入两种。一般认为,企业研发活动不仅能够带来可用的新技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现有技术的利用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吸引新客户,进而巩固其竞争优势。
1医药行业上市企业研发投入现状及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医药企业来说,高科技制药技术宛如主心骨,而研发活动正是能带来这一技术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相比其他行业,医药行业的研发活动更密集,研发投入力度也会偏大。根据同花顺数据库可知,2019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企业研发均值首次突破1亿元,2021年研发投入均值相较于2010年上涨近8倍,增速迅猛。同时,对于医药行业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来说,2010年研发投入平均强度为3.66,到了2021年平均强度上升至9.12,涨幅较高。我国2016年提出“健康中国”概念后,我国医药行业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相关数据也有明显提升。
但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研发差距十分明显。对于研发能力高的大型企业,首先,其资金量较大,有足够的动力推动研发活动平稳进行;其次,其拥有较完备的配套设施及专业人员,能保证研发活动顺利开展;最后,其新技术、新产品撬动的利润会更大,可以继续支撑新一轮的创新活动。对于利润微薄的小型企业,其人力、财力等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其中很多企业自身存活都存在挑战,也不会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由此可知,行业内部的研发投入差距还有待缩小,要加大对小型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2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1拥有新技术,掌握主动权
如果企业的技术始终是从同行或者竞争对手那里“习得”,而非自己主动掌握,那么很容易会让自身陷入被动局面,也容易受他人牵制。首先,一旦他人将这种技术作为秘密保有,以往的“习得”就很难继续进行;其次,即使“习得”并模仿生产出了产品,消费者也未必买账,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的版权意识逐渐增强,一味模仿的企业终被淘汰;最后,自身研发资源过硬的企业,其技术的更迭也较快,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也较强,而靠模仿发展的企业始终跟不上别人创新的脚步,自然难以获得丰厚利润。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认为,创新不仅是产品的创新,也有对技术的创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加财力、人力等多方面支持,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现有技术得到改良和掌握新的技术。技术得到改良可以完善正在生产制造的产品,掌握新技术则能创造未来的产品。
一旦这种技术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就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力度大,效果最明显的地方就是专利技术数量增加,医药企业研发出新技术后申请为专利能够使其独享该技术带来的市场红利,并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知识产权,企业也由此规避了相应的侵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