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选材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百年建筑网:产能置换新规下,全国水泥熟料产线如何布局?

   2021-08-16 4360
导读

引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效压减过剩产能、产能置换的指导意见、措施、办法,目的是有效压减水泥熟料过剩产能,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联合重组,优化结构布局。水泥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掀起...引言

引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效压减过剩产能、产能置换的指导意见、措施、办法,目的是有效压减水泥熟料过剩产能,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联合重组,优化结构布局。水泥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掀起...




引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效压减过剩产能、产能置换的指导意见、措施、办法,目的是有效压减水泥熟料过剩产能,推动技术进步,加快联合重组,优化结构布局。水泥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掀起产能置换热潮,新投产线数量激增,主要表现为小线并大线,大厂牵头的特点,对国内水泥市场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2020年实际投产熟料产线回顾


1、新投产熟料产能集中度不断提高


据百年建筑网统计,2020年全国实际投产23条熟料产线,合计新投产熟料年产能3539万吨。其中2500t/d及以下的产线占21.74%,2500t/d以上-7000t/d的产线占69.56%,10000t/d的大线占8.7%,可以看出2020年实际投产的熟料产线以2500t/d以上为主,产能集中度不断提高。由于各地产线政策以及建设需求的不同,投产数量和熟料年产能均排全国前列的仍然是广西、贵州、云南,广西地区的熟料产能逐渐超过全国大多省市,云贵地区的熟料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2、920万吨熟料产能净增长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据百年建筑网统计,2020年全国共淘汰31条熟料产线,累计淘汰落后熟料年产能2619万吨,全国熟料年产能净增长920万吨,同比2019年减少51.5%。


从熟料产能淘汰情况来看,北方市场置换淘汰熟料产能大于南方市场,加之北方地区多数省份每年执行错峰生产,连续停窑达120天以上,利于从供应端缓解北方水泥市场的供需矛盾,减轻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压力;从熟料产能净增长情况来看,南方市场熟料产能净增长远远大于北方市场,由于南方市场水泥需求明显好于北方市场,各水泥企业产线布局以南方地区为主,但同时对于局部地区来说,无疑加重了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市场不良竞争,例如价格战、水泥流入流出导致的市场挤压等矛盾。




3、非理性投资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


据百年建筑网统计,截止2020年年底,全国已投产熟料生产线1111条、设计产能17.35亿吨、实际产能超过18.27亿吨,但熟料产量仅为15.79亿吨,产能利用率仅86.4%左右。由于前期部分企业出现非理性投资行为,不断扩张规模,投资新建生产线,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仍然追求GDP快速增长,用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者上水泥项目,进而导致了部分地区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加剧,水泥产能利用率偏低。


二、2021年熟料产线政策一览


水泥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但是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其中包括禁止新增产能、实现产能置换、错峰生产等。


今年7月20日,工信部印发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修订后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产能置换比例:1、位于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实施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分别不低于2:1和1.25:1;位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分别不低于1.5:1和1:1;2、使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限制类水泥熟料生产线作为置换指标和跨省置换水泥熟料指标,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2:1。而在产能置换更加严格的背景下,2021年各地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1、明确2500t/d及以下产线全面退出节点


一方面,部分地区明确了全面退出2500t/d及以下的时间节点。随着该计划的出台,意味着将有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被收购或者淘汰的趋势,2021年水泥业必定要重新洗牌。对于想借产能置换淘汰落后生产线,布局未来市场的大企业来说,以自身年限已久的熟料生产线作为熟料置换指标来置换更具竞争力的生产线,无疑是抓住了产线布局的利好机会,对于部分落后低效的小厂来说,不失为一个重新焕发生机的方式。


2、严格审查约束,优化行业布局


另一方面,加强审查约束。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质量、能耗等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健全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推动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价格措施,倒逼低效落后产能退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允许符合条件的退出产能开展省内交易。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严防落后产能死灰复燃,鼓励企业在符合原则的情况下实施转型升级,从而优化行业发展布局。


三、2021年新投产熟料产线布局预测与分析


1、南方市场仍是产线布局重点


据百年建筑网统计,2021年全国预计24条熟料产线投产,合计熟料年产能4091.2万吨,较2020年增加1条,熟料年产能增加15.59%。预计熟料产能净增长420万吨。


今年的熟料产线布局延续南多北少的特点,甚至南方市场预计投产熟料年产能已经远大于北方市场的2倍。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明确2021年重点建设投资计划,为拉动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投资重点,南方地区基建更加大有可为,因此南方水泥市场仍是各大企业主要“战场”。




2、西北两条万吨线成为上半年产能黑马


今年上半年已有9条熟料产线投产,共计熟料年产能1534.4万吨,占全年预计投产产能的37.5%。其中华中、华南、东北各1条,熟料年产能分别是144万吨、160万吨和160万吨;西南4条,熟料年产能430.4万吨;西北2条,合计熟料年产能640万吨。


西北两条万吨线成为上半年已投产熟料产线单线最大,产能最大,占已投产熟料产能的41.72%。据了解,两条线皆为省内置换,铜川尧柏减量置换12500t/d产线指标,冀东铜川减量置换15167t/d产线指标。短期来看,位于陕西关中的尧柏万吨线超过半数的置换指标来自于陕南地区,由于秦岭阻隔两地水泥市场基本不流通,因此新线投产必定会影响关中市场,下半年或将面临需求愈加收窄,竞争加剧的局面。为释放更多的产能,且有大厂作为支撑,原有的市场份额将会重新分配,对各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期来看,减量置换所带来的行业减负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新型产线的投产对提高能效,降低能耗,环保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3、熟料产线朝5000t/d及以上规模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预计投产的熟料产线中,2500t/d及以下的小线仅有1条,同比去年减少80%,此前多地发文称2500t/d规模的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未来新投产的熟料产线中2500t/d及以下规模将逐渐消失;3000t/d-5000t/d以下的熟料产线有8条,同比去年增加60%;5000t/d-10000t/d的熟料产线有15条,同比去年增加15.38%。


如果说2020年投产的熟料产线集中度在2500t/d以上,那么2021年已经将“门槛”提高至5000t/d及以上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5000t/d及以上的规模的熟料产线超过全年六成。产线置换主要由中建材、金隅冀东、红狮、南方、等大厂牵头,具备建大线的雄厚实力,大规模产线建成后,利于节约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是新型干法熟料产线,环保风险较小,企业也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掌握话语权。




4、华南、华东、西南位居新投产熟料产能前三名


据百年建筑网统计,华南、华东、西南成为2021年预计投产熟料产能前三名,熟料年产能分别为1008万吨、876万吨、847万吨。


从区域竞争格局来看:


华南地区:成为今年熟料产能第一名完全得益于广西6条5000t/d-6000t/d规模的熟料产线投产。一直以来,华南市场被业内称为供需关系最好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水泥的强劲需求,一方面华南并没有产能过剩的压力,产业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以大企业为主导,形成了较强的市场控制力,因此新增产能在规模及布局上不太容易改变华南整体市场格局,而广西超千万吨熟料产能投放市场对广东地区形成水泥需求补充。


华东地区:水泥熟料产能和单线规模等居全国首位,今年熟料产能布局仍名列前茅,但由于经济较为发达,房地产、基础建设等行业对水泥的需求缺口整体较大,区域内水泥产业发展良好,因此新增熟料产能对整体市场格局影响较小。


西南地区:正处于经济发展高速期,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基础建设的投入,拉动了对水泥的需求。对整体水泥市场来说,政策利好,需求可观。目前云贵地区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尤其是今年预计投产的熟料产能集中在云南市场。短期来看,或进一步加重局部地区的产能过剩带来的供需矛盾,但从长期角度考虑,西南地区小线较多,不利于优化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对未来西南地区水泥格局具有正面影响。




四、总结


未来国内2500t/d及以下小线将会逐渐淘汰,产线规模扩大及产能集中度不断提高,南方市场仍是水泥企业的产能布局重点,大企业的市场主导力更为牢固。在相关政策的要求下水泥产业格局会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共同推动水泥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工业节能和能效提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linyaxuancai.cn/news/show-8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林亚选材

陕ICP备110008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