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为了使印刷工作更加方便,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最终发明活字印刷术。“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巧夺造化。”
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上,除了时间与水流是向前前进的,还有就是奋斗在探索路上的人类。人类是一种越挫越勇的生物,即便知道到达成功的终点不是一帆风顺,也要明知山有虎偏要虎山行,经历失败的洗礼,到达成功的彼岸。
然而也正是这些失败的经验,推动着人类不断向前,开辟出新的天地,引起人们对于过往的总结与反思,就像古田号:它是钢材匮乏的年代,我国造出的水泥船,仅航行过一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也是我国最缺乏钢材的年代。
要知道钢材的用处,可以说是从不起眼的制衣针到轮船飞机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西方国家技术垄断,国内技术型人才有限,“摸索前行”是最真实的写照。人们为了炼制钢材,全民处于一种对炼钢的狂热状态,钢铁缺乏的现状,限制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制造业冲击最大。
泱泱华夏,最不缺少的就是有志之士,为了改变现状,一些人开始转变思路,既然钢铁是国之所需,那为什么不可以找一种与钢材性能相仿的东西来代替呢?一批青年结合实际,根据自己仅有的资源,想到用水泥来代替钢材,打造一艘用水泥做的船。这只是一种想法,青年人最不缺少的就是对新事物的激情与热爱,他们立马就投入到了实践中去。
他们深知如果这个实验成功,将会是一个创举。七十年代不比现在,各个方面都呈现井然有序的样子,我国迫切需要船只来运行我国广阔的海域,以及支撑世界各地与我国的贸易活动。但是刚起步的新中国,重工业是最薄弱的环节,导致我国的钢铁产量十分稀少,没有办法支撑轮船的制造。
要知道船只的数量直接与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量挂钩,以及对自身海域的领导权与其他海域的探索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钢铁不足是我国面临的现状,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增加钢铁产量,这可以说是不大现实,而另一种就是寻找一种新型的材料代替钢铁。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要用钢筋混凝土来造船,所以人们立即转变思路,寻找建造水泥船的最佳办法。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师们加班加点,日夜辛劳,废寝忘食最终将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呈现在人们面前。古田号的成功建造无异于振兴了我国的造船业的发展,同时也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这艘船的成功建立不仅震惊了国内的百姓,在世界上也产生了不小的轰动。
古田号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它的体积重达三千吨,长105米。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行在海面上,是一个壮丽的景象,在最后检验阶段,人们都在考虑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水面是否能够承载他的重量。当它进入到水中,平稳航行起来的时,所有的人都沸腾了,这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由于钢筋混凝土特殊的材质,导致船体更加平稳。
古田号的用途被人们定义为民用运输船,用来运送粮食等,由于水泥这种资源相比较钢铁资源而言过于廉价,所以在船只维护与修理方面更加容易。在工程师进行详细的测量运算之后,还专门为古田号定制了一条航线。古田号的首秀非常顺利,顺利地将运输货物由上海运回福州,但是这个时候古田号的缺点却呈现了。
这次航行是成功的,但是它的运输过程却是不完美的,甚至还暴露了很多问题。由于水泥船自身的重量要比同类的钢铁船只重两到三倍,所以它对航线的要求更为苛刻。还有就是这艘船的主要材料是水泥,而水泥在遇到海礁的时候无法缓冲冲击,延展性很小,容易造成船体破裂。
最严重的就是,虽然水泥船的建造成本要低于钢铁船的成本,但是它的能耗极高,是建造成本的数倍,以至于这次首秀带来了巨大的亏损,也因此航行一次后,我国就放弃它。这艘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水泥船只,虽然被搁浅了,但是它对于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却带来了巨大影响。这次经历是失败的,也是成功的,古田号短暂的存在也代表着我国的一次巅峰与勇敢尝试。